有“鞋业之乡”之称的诸暨直埠镇政府最近出炉了一份关于民营企业综治情况的调研报告,该报告说,与前几年相比,该镇的鞋类企业对法律的认识有了明显改变,“法制高于一切”的观念深入人心,民营企业对综治工作也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更高的热情。他们尝到了综治进民企的甜头。 直埠镇现有工业企业总数1300家,企业员工90%以上是外地人;个私企业中制鞋企业约有500家,占企业总数的40%,全镇有11个制鞋专业村。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给企业管理和社会治安等带来了相应的问题。据调查,去年直埠镇企业发生劳资纠纷82起,厂内人员因地域不同引发的纠纷也有30余起。
平安能创造企业效益 去年10月,直埠镇谢家村一家鞋厂的一名外来务工人员因突发疾病死亡,这家小企业因此事赔了钱,还耽误了不少工期,结果企业的效益大受影响。类似的纠纷让不少企业主感悟出了一个真理:平安对每一个企业来说实在太重要了。这也是在不久前该镇召开的综治座谈会上,企业代表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认识到这一点后,企业也就将综治的观念运用在平常的企业日常管理上。去年8月,源潭村骑士鞋厂的贵州籍、四川籍员工之间发生了矛盾。企业主在处理这件纠纷时就动了番脑子,最后请出了双方有一定威信的老乡来调处,终于事半功倍——员工和睦相处了,企业也减少了损失。
老板请法律顾问不再怕花钱 直埠镇红坞村有一个黄砖厂,厂里的工人之间因琐事打架斗殴的事经常发生。刚开始企业主也没当回事,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结果务工人员找来了老家的律师,抓住了厂里用工不规范的地方,搬出《劳动法》,结果老板不得不赔出误工费、医药费。 吃一堑长一智,这个厂的老板从此专门请了法律顾问,让法律顾问挑出厂里用工不规范的地方,然后积极进行整改。至今,该厂再未出现过类似的纠纷。 外来务工人员维权意识的增强,也直接促进了当地企业主自身法律意识增强,以前喜欢用土方法摆平问题的,现在都开始注意运用法律手段解决,一边以法律为标准,完善企业制度,改善管理方法,一边肯花钱聘请法律顾问。 据悉,去年直埠镇劳资纠纷比前年下降了20%左右。而在使用童工的问题上,以前有的企业主碍于老职工介绍的情面等原因,常常偷偷地招用童工,现在大部分企业主都不再拿自己的同情心去碰这根“高压线”了。
消防环保深入人心 鞋业企业有一个特点是原材料大都为化工产品,火险隐患较大。2005年6月,一家鞋厂的一场火灾给全镇的大小企业上了一堂生动的教育课。事后,消防人员说当时只要有两只灭火器,就能将火势控制住。许多企业老板震动很大,以前不舍得花钱搞消防的老板都爽快地掏钱备齐了灭火器等消防设施。 鞋类企业生产后会产生大量的废角料,以前企业常常把它当垃圾倒掉或烧掉,这样以来造成了环境污染和事故隐患。如今,在镇政府的牵线搭桥下,一部分人做起了变废为宝的生意——通过对废角料深加工,把废角料转化为塑料产品,既减少了垃圾污染,也增加了企业利润,还减少了火灾隐患,一举多得。 目前,该镇又出台了开展外来建设者服务管理工作专项活动的实施方案,全面推进“平安直埠”建设。该镇已实现外来人员信息登记率和发证率90%以上,并建立健全“一村一平安协管员”、“委托承包”等适合当地的长效管理和服务机制,提升治安管理防控能力,同时进一步改善外来建设者的生活、工作环境。
|